中国土地

期刊导读

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

来源:中国土地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0

综合分析全国的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情况,整项工作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滞后性问题,滞后导致了农业经营规模较小,不能有效地实现规模化经营与集约化经营。其次是没有工作秩序,土地随意征用,导致农民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要认真审视这些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当前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

1、农民的“恋地”情结不利于土地规模化流转

受自然经济影响,农民群众长期依附于土地。土地不仅是农民吃、穿的生活来源,而且还赋予了农民更多的生活保障功能,可以说土地是农民安生立命之本。目前农民就业岗位不稳定,大部分是季节性打短工,加之农村生活保障体系也处于起步阶段,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绝大多数农民对于承包土地流转缺乏积极性,当农民在外打工或者忙于其他事务时土地闲置,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

2、土地规模化流转的主体不够规范

当前农业有关法律规定,农户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时必须要“发包方同意”。土地规模化流转的发包方是农户,土地流转需要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开展。农户在农村权力架构体系之下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再加上一部分农民缺乏法律意识,所以农户在土地规模化流转过程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有效实现。某些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没有经过农户的同意就直接将土地流转给第三方的问题。这些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失地农民没有生活依靠,导致了土地矛盾纠纷问题。长时间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近年来农民上访问题中,涉及土地规模化流转的问题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1]。

3、土地规模化流转机制不够完善

土地流转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规模化流转机制还不够流畅,导致土地的交易对象与范围变得极其狭窄,成交的可能性低。当前农村土地归村集体所有,所以土地往往也会被局限在村内,甚至只能是组内流转,这种情况导致农村土地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直接影响土地流转的程度、规模以及效益,直接阻碍了土地交易组织的更高层次发展。目前,国内还没有正规的土地交易市场,土地规模化流转的监督管理机构也尚未完善,使得土地规模化流转过程当中存在的纠纷问题相对较多。

二、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制约因素的解决措施

1、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要想使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继续完善土地规模化流转法律法规,明确有关部门的服务职能。应当建立健全土地规模化流转规章制度,这是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各个级别的政府部门要在此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调控监管职能,加快完善土地流转办法、程序等法规制度的建设,明确土地承包人的权利与义务。其次,需要继续加强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土地管理权利的职能,不断强化土地流转协调监督工作[2]。最后,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依据相关农村土地流转法规制度,构建土地流转登记、备案以及发证等工作流程,切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证土地流转更加具有规范性与有效性。

2、科学构建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市场体系

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需要全面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流转机制。要借鉴国内外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经验,切实有效地规范好管理过程中各种土地流转形式,明确土地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有关工作人员在搭建土地流转平台的时候,在土地交易活跃的地区需要设立交易中心,统一办理各种类型的土地流转业务。比如,可以构建县乡两级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服务中心,以及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

另外,还需要探索健全土地规模化流转立法以及有关手续,开发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资源系统,收集土地流转供求信息,促进农户之间、农户与产业化公司之间的土地流转与信息沟通渠道畅通。需要注意的是,应建立土地价格反馈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更具多元化的土地流转价格体系,这样必定能够推动土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

3、注重农村产业化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产权的可转让性质主要取决于它的效率性。城市土地与发达地区农村土地,通常都要比落后地区的农村土地可转让性高,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所具有的效率高低。提升农村土地效率往往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动力,产权流转需要切实遵循效益原则。

上一篇:“椄"这个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