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
文章摘要:对位于关中平原南缘的西安市秦岭段鄠邑区,采用Landsat TM和OLI数据,分析1990~2021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和水系缓冲距离6个敏感性因子,结合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AHP法)评价生态敏感性,识别了不同生态环境敏感区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1990~2021年间西安市秦岭段鄠邑区土地利用变化为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9.31 km~2和4.01 km~2;耕地、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分别缩减了41.29 km~2、1.16 km~2、0.79 km~2和0.04 km~2;30年间该区土地利用变化速率较大,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从208.48降至204.21,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及城市建设紧密相关。2)在斑块类型水平上,耕地和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高,分布趋于集中连片;林地和耕地的景观主导性不断降低。在景观水平上,整体格局趋于破碎和离散,景观形状不规则性强,总体异质性和均衡性降低,说明大力发展城乡建设推动了区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在人为干预和规划下,当地生态环境有所恢复。3)生态敏感性由城市向外围逐渐增加,高敏感区分布在山区和水域区,低敏感区位于城镇规划区周围,不敏感区在城镇中心,是人类活动区,说明生态敏感性和环境抗压能力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旨在为秦岭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防止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和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对最大限度保持自然本底具有指导意义。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