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

综合新闻

特斯拉中国"减速",从一块46万㎡土地的"流标

来源:中国土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2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棱镜,作者陈弗也,编辑杨布丁,图源图虫网,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距离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两公里处,有一块46万平方米的土地正待开发。

在公开的土地出让公告里,这块地被标为“上海自贸区临港重装备产业区G4PD-0303单元N01-03A地块”。在媒体报道中,它则被写成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二期扩建项目”。过去3个月,关于这块地的归属问题,备受外界的关注。

3月2日,上海土地交易网挂出了这块土地出让公告,明确表示准入产业类型为“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这被外界认为是向特斯拉定点投放的土地。

不过,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到了3月底,该地块的交易状态变成了“流标”,此后便再无新的交易信息。

一位接近上海临港新片区的消息人士向作者透露,这块土地之所以流标,是因为临港并没有像3年前那样给予特斯拉优厚的政策支持,在出让土地时,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受让要求,“它肯定不敢拿了”。

就在土地流标之后,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又发生了全国关注的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进一步将特斯拉的舆论危机推向高潮。傲慢、不尊重中国消费者是外界对特斯拉批评的重点,这一系列事件之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他们在微博上开通了“特斯拉法务部”的账号,并在简介中写道“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坚持了一贯“不妥协”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在至关重要的“数据安全”问题上,特斯拉做出了重大让步。

5月25日,特斯拉宣布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将大陆市场销售车辆的数据存储在境内。

从三年前的“万千宠爱”,到如今“命运多舛”,这背后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变局,以及特斯拉与中国市场的深度博弈。

拿地条件转变

“今年3月起,对特斯拉的政策有一些转变,比如拿地不会像三年前那样容易了。”上述接近临港新片区的人士告诉作者。

公开资料显示,前述流标土地面积为461142.4平方米,投标起始价为51879万元,在价格上与3年前的第一块土地接近,并不苛刻。不过,据作者获得的一份有关该土地的“预合同”显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对土地受让方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比如,3个月内支付出让款;30个月内工厂要竣工,36个月内工厂要投产;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68.8亿元,投资强度不低于14925元/平方米。

不过,对比该地块周边其他土地的“预合同”可知,这些要求与其他地块相比并无区别。对于急需扩大产能的特斯拉来说,达到这些要求也并非难事。

和一期拿地政策相比变化最大的是这条要求:土地出让方要求受让方在5年内达产销售收入不低于每年750亿元,达产税收不低于每年20亿元。这个要求几乎是3年前临港管委会出让第一块土地时的两倍。

当时,临港管委会要求特斯拉在5年中投资140.8亿元,并在2023年实现产值750亿元,产生22.3亿元的年税收,但第一块土地面积是第二块土地的1.88倍。

据上述人士透露,让特斯拉此次不敢轻易拿地的主要原因是贷款和补贴政策变了。一期工厂时,临港政府协调了多家银团给特斯拉提供了纯信用贷款,加上临港管委会给予的多项补贴,特斯拉相当于“白手起家”建起了一家工厂。但在二期土地出让时,尽管特斯拉一再要求给予同样的贷款和补贴,但此次临港方面没有同意。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3月份,特斯拉宣布获得中国银团为期一年、总额不超过5.21亿美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协议用于上海工厂的建设,利率只有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利率的90%。

彼时,马斯克也明确公开表示过,特斯拉在中国建设的工厂,所需要的资金绝大部分都会从中国募集,特斯拉公司只会出很小的一部分,而5亿美金足以支撑上海工厂第一期项目的建设。

博弈数据落地

据上述消息人士介绍,让临港方面态度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特斯拉的“数据落地”问题。

特斯拉等智能汽车就像一个行走的影像收集仪,特斯拉在其汽车周围安装了八个环绕摄像头,并辅以12个超声传感器和一个前置毫米波雷达。但与国产智能汽车不同的是,此前特斯拉的影像数据并没有储存在中国国内。此前,甚至有《西安商报》等媒体报道称有小区已不准特斯拉进入。

今年3月21日,马斯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公开发言时称,特斯拉绝不会向美国政府提供其在中国或其他国家所收集的任何车辆和用户数据,但并没有表态会将数据在中国境内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