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
罗布泊内有雅丹地貌、珍贵矿藏、楼兰遗址,除了书上对罗布泊极少的介绍以及各种悬疑文章,你对它还了解多少?
攻略君今天给大家讲述四位在不同时期对于罗布泊的爱好者的故事,他们向我们展示了近百年来罗布泊的变化。这100年间已经改变了太多,而你,可能从不知道。
1930年的罗布泊:有水有草没有地图
陈雅丹的父亲陈宗器,是中国第一代罗布泊专家。1929年10月,陈宗器和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等人一起前往罗布泊考察,那一年陈宗器只有31岁。之后他对罗布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5年里进入了罗布泊数次,研究了罗布泊的变迁,并且绘制了极其精密的、迄今为止仍然能用得上的罗布泊地图。
陈宗器
陈雅丹的家里现在还有他父亲在1931年拍摄的罗布泊照片,照片上有两个人站在湖中,其中一个人还拿了一条大鱼,身后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可能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几十年后的罗布泊,会被戈壁和沙暴覆盖。
陈宗器当时拍摄的另一张照片
陈雅丹还写了一本名叫《走向有水的罗布泊》,以纪念和父亲一样为探索罗布泊而舍生忘死的科学工作者。
1990年的罗布泊:各种悬疑激励着探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彭加木于1980年在罗布泊失踪,他的夫人在墓碑上刻了唐代王翰的这首诗。对于他的失踪也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当年彭加木可能因为缺水和迷路导致失踪,那么十年后当海事卫星电话更加普及时,罗布泊这三个字更激励着探险爱好者前去一探究竟,强荧就是其中之一。
彭加木失踪地
强荧,中英联合探险队成员之一,他们在1993年由西向东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西向东穿越。
出发前,强荧签了生死状,当时预计生还率有60%。一个多月后,大队人马走出了沙漠,他们站在沙坡上往回看时,英国人和中国人都哭了。“每当早上太阳从佛塔后边升起的时候,罗布泊是最美的。人和自然的关系瞬间变得永恒了。”
2000年的罗布泊:人们逐步挖掘其中的奥秘
“罗布泊已经不再是往日的罗布泊了。”53岁的林伟生这么说。他在2002年无后援、无向导的情况下驾车穿越罗布泊,成为中国第一人,他也目睹了罗布泊地区从“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变为“偶尔能遇到人,湖心还有信号的无人区”。
湖心纪念碑
“以前很少有人进过罗布泊地区,有经验的向导很难找,没有什么先进的通讯工具。现在可以找到一些有经验的人负责向导和后勤。至于卫星电话、卫星定位系统等等也有了条件。我还要再去个十次八次,可能因为对那里有种情结吧,我也讲不清。”
可以说林伟生见证了人类对于挖掘罗布泊奥秘的渴望,罗布泊也不再是仅有探险队能达到的“死亡之地”。
现在的罗布泊: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现在,越来越多的自驾爱好者爱上了这片土地,“我们俱乐部的会员都喜欢去罗布泊,我自己都去过3次了。”某汽车俱乐部的宫经理说到。
“都是在俱乐部的会员聚会上,大家商量着组织些旅游什么的。计划定了之后,我们跟当地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协调,找一些保障团队,一般就是5、6辆车吧,十多个人结伴去,大家有个照应。”
面对“前往罗布泊地区到底是‘旅游'还是‘探险'”这个问题,宫经理认为探险成分居多,“也不能说是纯粹的探险吧,反正现在进去也没几十年前那么危险了。进去之前会找保障团队做很充足的准备,选定路线,找好向导,带上卫星电话、导航系统、给养袋等等,总之就是吃穿用齐全。”
他觉得罗布泊没有什么让人害怕的。“之前曾设想过可能碰到的困难,比如缺水啊,缺氧啊,沙尘暴啊,结果都没碰上。现在的设备什么都能够解决。”
下面给大家看一下罗布泊近代发展史:1863年,清政府刊行《大清一统舆图》把罗布淖尔印制为“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