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
本文转自【中安在线】;
民生,一直都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也是一份充满暖意的民生清单。“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一定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处可见暖心的民生话语,汇聚成鲜明的民生底色,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导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两会,是民生问题的集中讨论场,更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工作的检阅场。全文阅读政府工作报告,一定能够被通篇洋溢的为民情怀所感染,报告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流露出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每一个民生热词,都在为增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标注奋斗坐标。这是一份属于全体人民所有的“幸福指南”,托举起亿万人民群众美好的日子、光明的未来。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呼应人民群众关注的妇女儿童权益、三孩生育、就业创业、退税减税、医疗保障、教育减负、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民生热点,不仅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民生“成绩单”,还送出了一系列民生“大礼包”,诸如“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等新政,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是人民群众可触可感、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成绩的取得是靠苦干实干而来的,未来的美好也得靠苦干实干去开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将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为暖心事、顺心事、舒心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爱人者,人恒爱之。政府工作报告里沉甸甸的民生分量,是宗旨情怀的生动注脚。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党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向前进,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