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
来源:普洱日报
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惠民利民是文明之效。
如今的普洱,有着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文明、幸福的因子已经融入其中,变得更加温情、更有力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未来的普洱,会将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成为人民更加满意、文明水平更高的美之城、爱之城。(记者 张国营/文 周思雨/图)
凝心聚力 文明有方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掀起了全民参与、全民创建的热潮,城市整体形象显著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城市发展的灵魂。
惠民利民 文明有效
工作中,建立“挂社包街联片帮点”创建机制,深入落实挂钩领导全面统筹、片长统筹片区、街长包街、点长帮点责任,推动乡(镇)、社区落实具体管理措施,构建抓常、抓实、抓细的精细化网格管理模式;坚持问题导向,把每周五定为“环境综合整治日”,集中开展文明教育、文明交通、文明卫生、文明市场“四个文明”创建;将每周六定为“志愿服务日”,围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突出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主题,集中开展志愿服务;强化监督问效,组建巡查队伍,对创建工作开展全方位巡查督查,促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改,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工作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企业、校园、农村、社区、网站“六进”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全覆盖;创作推出《致敬最美逆行者》《我和我的祖国》《扶贫路上一家亲——宾弄赛嗨》《二十四字歌》等一批文学、舞蹈、戏剧、歌曲等文艺作品,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充分结合普洱的发展巨变、结合家乡的变迁、结合身边的变化,讲好普洱故事;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乡村,弘扬主流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向道德模范等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放大身边典型的示范效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强普洱中心城区的空间立体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管控,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综合整治环境卫生,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河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完善城市节水、排水防涝设施,让城市空间品质和文化品位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设立城管热线、共享视频监控;深化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公共场所、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和环境卫生;实施棚户区改造,对老旧小区道路、绿化、亮化、环卫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装灯率达100%。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加快推进思茅河等重点河道治理,实施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
深入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志愿之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单位建设、文明校园建设、文明企业建设、文明社区小区建设、文明家庭建设“八大文明行动”,引导市民做到带头牢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履行工作职责、带头维护社区文明、带头维护交通文明、带头践行雷锋精神、带头开展“光盘行动”、带头践行文明旅游、带头做到文明上网、带头文明养狗。
有方,就是有力、有序。普洱市成立文明创建指挥部,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领导机制,做到“六个到位”,即责任压实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日常监管到位、硬件修补到位、软件保障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各县(区)、乡(镇)、社区、村组成立常态化的创建工作机构,做到创建工作有机构、有专人或队伍、有计划方案、有投入、有行动、有记录、有成效、有检查的“8个有”。市文明委全面统筹协调和检查指导,各职能部门对管理区域和点位进行全面排查,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