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
0 引言
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需要处理好交通规划问题,这项规划工作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土地使用情况、环境因素等等。城市交通规划需要做好道路桥梁建设工作,还要考虑城市环境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做好全面的布局与规划,避免公交车与私家车行驶混乱,还要减轻路面承受的车载量。为了提高人们对交通规划与改善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要保证人们对交通规划树立正确的认识与观念,处理好土地资源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避免受到环境与土地规划的制约。
1 交通规划与交通改善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公众利益优先的观念
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保证交通运输的便捷性,保证出行的舒适性,但是很多规划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交通规划的目的仅仅是车辆的移动。在对交通体系的优劣性进行评价时,应衡量交通利益的大小。道路空间是整个社会共享的,在规划的过程中应体现出公平的原则,但是很多交通规划设计方案仅体现了“车本位”思想,忽视了“人本位”的重要性。当前社会,汽车的数量比较多,车流量比较大,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汽车拥堵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交通规划中只考虑了“车本位”,很多人行道被占用,自行车道也停满了汽车,马路边很多商贩都在摆摊,而机动车道却一再拓宽。在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方案中,规划人员应重视交通运行效率,还要体现出公平原则,融入“人本位”设计思想,并重视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规划人员应对步行道以及自行车道进行改造,避免出现机动车道随意占位的现象。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还要考虑基础设施的摆放,合理安排资金的流向,维护公共交通的安全,保证自行车以及步行的“路权”,从而保证行人穿梭马路的安全性[1]。
1.2 路与车的矛盾
当前社会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是指路与车存在的矛盾,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多,而道路的数量增长较慢,出现了车多路少的问题。解决路与车的矛盾,首先需要制定出“限车”的制度,还要做好“增路”,加快道路建设的速度,还要对旧公路进行拓宽。但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大,路多了,汽车也多了,还是无法解决路与车的矛盾,所以,相关部门也要出台“限车”的制度,否则修再多的路也还是会拥堵。为了真正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对现行的税费制度进行改革,征收汽油税或者燃油税,减少道路中车辆的数量,从而保证交通的顺畅性。
1.3 供求矛盾
交通需求中还存在供与求的矛盾,在人与物的空间移动中,需求的时间与空间存在不对等的问题,交通需求中,时间与空间并不均匀,需求的目的也有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考虑到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差异。不能只看到供应不足的问题,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土地资源在不断减少,不可能一味地修建道路与停车场,道路与机动车在数量上肯定出现不成比例的问题,而车辆增长与交通量的增长并不是线性关系。在道路修建的过程中,应以降低交通拥堵为原则。在供给方向上很多规划人员也存在偏差,交通供给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主干路、高架路以及地铁等设施,忽视了对城市公共汽车的投资与修建,在步行以及换乘等交通设施供给中投入比较少,这种偏差也是导致城市交通系统不完善的主要原因[2]。在交通方式方面,虽然效率有快有慢,但是没有优劣之分,不同的交通方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自行车虽然速度较慢,但是其在城市交通中有着自己的适用性。在国外,自行车、摩托车的数量较多,其比较具有环保的意识,而在我国对交通工具有着歧视,导致步行交通需求量非常小。
1.4 价格机制不合理
为了解决供求矛盾,可以采取价格调节的措施,对效率较高的交通工具提升收费价格,从而降低使用量,而对于效率稍低的交通工具,降低使用价格,从而增加使用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价格政策确实相反的。
2 交通改善的措施
为了解决我国交通拥堵的现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好交通供需的关系,保证交通工具的均衡性。只有调整好供需关系,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在对供求关系进行调整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