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方面,是党和国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现实基础。土地,是万物之母、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土地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而土地也构成了当前我国城乡之间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从用途到区位、从产权性质到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这种区别是否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本文对此进行尝试性的探究。
一、虚拟资本、虚拟资本化与虚拟资本时代
(一)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相对,指非实体化的市场信用符号作为资本载体、承担资本功能。马克思将这些市场信用符号称为“有价证券”,认为其包括股票、公司债、商业票据、银行汇票和无黄金保证银行券(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世界的现钞和银行信贷绝大部分属于此类)等多种形式。[1]453-454虚拟资本的来源包括金融机构授信和商业主体间授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信贷。这里所谓虚拟资本,并不是哈耶克所讲:银行信贷超过社会储蓄的差额[2]65-66;而是马克思所讲:银行家贷给企业家,供企业家进行预付从而雇佣工人和租赁机器设备的那部分资金。此时虚拟资本的功能与实体资本并无二致,从纵向上(价值分配角度)它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从横向上(组织社会再生产角度)它承担市场风险以预付形式雇佣劳动力、购买原材料、租赁机器设备和土地。
1894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的《信用和虚拟资本》一节中大量使用了“信用”一词来分析以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为代表的“虚拟资本”。但为了在纵向上更为清晰地说明银行家与职能资本家在联合占有工人剩余价值中的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只是详细地描述了职能资本循环中游离出的闲置货币资本转化为生息资本并被银行家贷出的过程,而对于横向上“虚拟资本”作为市场信用评价结果(或者叫市场风险评估结果)承担资本在社会再生产中组织生产的功能则未予分析。马克思对此明确指出:“我们不打算详细分析信用制度和它为自己所创造的工具(信用货币等等)。我们在这里只着重指出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所必要的少数几点。”[1]450对虚拟资本的本质,马克思、希法亭[3]和列宁[4]也主要从纵向、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虚拟资本的出现会使得金融机构取得资本垄断的能力,为大额资本侵吞小额资本创造条件,而对横向(组织社会再生产角度)、对市场经济体系运行方面同样并未进行详细阐述。
从资本的横向功能看(组织社会再生产角度),认识虚拟资本首先要认识它并不是资本的异化,而是资本的一种载体或者说表现形式,其本质仍然是主导社会生产关系,其功能仍然是承担市场风险并为生产要素所有者信赖、愿意将生产要素为其使用,即能够形成充分的市场信用、组织市场化的社会再生产。虚拟资本(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本质并不是银行代替企业家承担市场风险,而是银行通过对企业家的抵押物(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包括了获利能力或获利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赋予能够被全社会在市场体系下信赖的市场信用,承担风险的仍然是企业家,在银行业自由竞争条件下利息的本质仅仅是银行对其风险评估服务进行的收费。[5]110-111
虚拟资本的存在使得市场上资本功能的发挥与过去的货币资本(金银)和实物资本(机器设备等中间产品)表现形态不再必然发生联系,只要在市场上能够获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信任,任何有形和无形的客体都可以充当资本。金融体系的功能就是进行承担市场风险能力的评估,现代金融体系所评估的不再仅仅是抵押金银、资本品,还包括土地矿山、股权期权、个人才能甚至品牌创意、社会关系。只要能够被金融体系进行市场风险损失计算和市场风险管控,任何人类行为的目标、人类行为的结果和人类行为的能力都可以转为市场信用、发挥资本功能,这就是虚拟资本。它仍然实践着资本的功能,但它的外在形式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它更多地表现为银行信贷授权这一虚拟形式而不存在任何实体内容。它的额度可以远远超过实体资本价值,事实上也已经远远超过,只要金融体系的风险评估保持准确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