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内部奇点的性质就一直是个谜
1916年1月,在东线当兵的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精确解,这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此前提出的激进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把引力描绘成弯曲空间和时间的影响,而不是人们长期以来所理解的引力。史瓦西的解揭示了一个静止的物质球体周围时空的曲率。
奇怪的是,史瓦西注意到如果这个物质被限制在一个足够小的半径内,在中心会有一个无限曲率和密度的点,这就是一个奇点。
物理学中突然出现的无穷大通常会引起科学家们的恐慌,爱因斯坦在得知史瓦西的结果后,史瓦西自己也不敢相信这种物体真的存在。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这样的实体,这些实体就是黑洞,因为它们的引力太强,任何进入它们的东西都出不来,甚至光也出不来。从那时起,黑洞内部奇点的性质就一直是个谜。
哈佛大学黑洞计划(BHI)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这个谜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保罗·切斯勒、拉梅什·纳拉扬和埃里克·库列尔探索了理论上的黑洞的内部性质,这些黑洞与天文学家研究的实际黑洞类似,试图确定黑洞内部存在何种奇点。
切斯勒解释说,奇点并不是数量真正无限的地方,而是“广义相对论崩溃的地方”。在这一点上,广义相对论被认为是让位给一个更精确的,但仍然未知的,量子尺度的重力描述。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有三种不同的描述方式,导致了三种不同的可能的奇点。“知道广义相对论何时何地失效对了解它背后的(量子引力)理论很有帮助,”切斯勒说。
BHI小组建立在1963年,并且当年取得了一项重大的进展,当时数学家罗伊·克尔解出了一个旋转黑洞的爱因斯坦方程,这比史瓦西提出的情况更现实,因为几乎宇宙中的一切都在旋转。这个问题比史瓦西的更难,因为旋转的物体在中心有凸起,因此缺乏球面对称性。克尔的解决方案明确地描述了旋转黑洞外的区域,而不是黑洞内部。
克尔的黑洞仍然有些不切实际,因为它占据了一个没有物质的空间。BHI的研究人员意识到,这可能会使黑洞变得不稳定。即使是单个粒子的加入,也会极大地改变黑洞内部的时空几何结构。为了使他们的模型更真实、更稳定,他们在理论黑洞内和周围撒上了一种叫做“基本标量场”的特殊物质。虽然最初的克尔的解决方案关注的是一个“永恒的”黑洞,它一直存在,但在BHI的分析中,黑洞是由引力坍缩形成的,就像宇宙中大量存在的黑洞一样。
首先,切斯勒、纳拉扬和库列尔在一个带电的、不旋转的、球形黑洞上测试了他们的方法。
BHI研究小组的分析表明,这两种类型的黑洞都包含两种截然不同的奇点。黑洞被包裹在一个叫做事件视界的球体中:一旦物质或光线穿过这个无形的边界进入黑洞,它就无法逃脱。在视界内部,带电的静止和旋转的黑洞已知有第二个不返回的球面,称为内视界。切斯勒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对于他们所研究的黑洞,一个“零”奇点不可避免地在内部视界形成,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结果一致。切斯勒解释说,在黑洞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物质和辐射都可以通过这种奇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空曲率呈指数增长,在无限的晚期变成无限。
物理学家们最想知道的是他们的准现实黑洞是否有一个中心奇点,这个事实只有在简单的史瓦西黑洞中才能确定。如果存在一个中心奇点,他们想确定它是“类空间”还是“类时间”。
什么是类空间,什么是类时间?
这些术语源于这样一个事实:一旦粒子接近类空间奇点,就不可能在时间上向前演化出广义相对论方程。演化只能沿着空间方向进行。相反,接近类时间奇点的粒子不会被无情地吸进去,它仍然有一个可能的未来,因此可以在时间上向前移动,尽管它在空间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外部观察者无法看到类空间的奇点,因为光波总是向它们移动,永远不会出来。然而,光波可以从类时间的奇点中发出,使得外界可以看到它们。